股票配资业务 重庆巫山:闲置养殖场"不闲" "失误漏记"还是"隐瞒不报"

整治群众身边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股票配资业务,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部署的重大任务。集中整治启动以来,重庆市纪检监察机关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按照中央纪委国家监委部署和市委要求,迅速行动,把整治群众身边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作为重中之重来抓,突出整治重点,抓好线索处置,强力推进办案,狠抓纠风治乱,集中解决一批群众身边的实际问题,让人民群众感受到党中央和习近平总书记的关心关爱就在身边、公平正义就在身边。
“我深刻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今后将不断完善村集体资产资源租赁管理制度,定期向全体村民汇报‘三资’管理情况,主动接受群众监督……”说起在农村“三资”管理方面发生的“事故”,巫山县曲尺乡龙洞村党支部书记张某懊悔不已。
此前,该县纪委监委第六纪检监察室在开展农村集体“三资”专项监督检查时发现,渝农资产智管系统上显示龙洞村养殖场处于“闲置”,但实地查看却还有成群的鸡鹅,到底是“失误漏记”还是“隐瞒不报”?为查清事实,检查组立即开展核查。
“之前养的大雁,后面空了一段时间,现在不知道谁在用,养殖场的使用村里都没公布过。”在开展走访了解时,周边村民对养殖场管理使用情况一问“三不知”。“我有好几次看到村支书的媳妇儿进场添加饲料,不知道是她自己养的还是帮别人照看……”其妻子的出现是巧合吗?带着这个疑问,核查组立即向张某核实情况。
“村集体资产资源的使用你们经过集体讨论没有?为什么你妻子会经常出现在养殖场?”面对无可抵赖的事实,张某最终道出实情。
原来,2019年,龙洞村为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修建了大雁养殖场,并以每年7200元的价格将养殖场出租给一家专业合作社从事大雁养殖产业。后该合作社退出,场地便一直闲置。2024年4月,在未通过村集体经济组织研究和履行集体资产出租相关程序的情况下,张某让妻子利用闲置的养殖场进行鸡鹅养殖。最终,张某因擅自将集体经济组织资产交由其亲属个人使用,为亲属经营活动谋取利益受到党内警告处分,并按照此前养殖大雁的租赁价格补齐租金。
农村集体“三资”管得好不好,直接关系乡村振兴的成色和群众的获得感。巫山县纪委监委以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集中整治为契机,将农村集体“三资”管理突出问题专项整治作为重点整治内容之一,由县纪委监委领导班子包案,并与县农业农村委等单位联合成立农村集体“三资”管理突出问题专项监督检查工作专班,开展拉网式监督检查,发现主体责任不到位、“三资”信息系统账目不清、账务管理不规范等12类问题。
针对发现的问题,该县纪委监委督促县农业农村委等主管部门制定《巫山县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资金资产资源管理指导意见》,细化规范合同管理、财务审批等内容,指导乡镇(街道)履行集体资产监督主体责任,推动形成县、乡、村三级联动的监管体系。同时,还指导行业主管部门和属地党委、政府对200余名乡镇监管骨干和村级财务人员进行轮训,建立1名专业会计指导N个村的“1+N”帮带机制,强化相关政策法规培训指导。
据了解,开展集中整治以来,该县在农村集体“三资”领域共立案21件28人,组织处理15人,挽回集体经济损失26.7万元。今年,该县纪委监委聚焦集体资产漏报瞒报、违规签订合同、违规出借资金等重点领域突出问题开展“回头看”,切实提升整改整治成效。截至目前,共累计排查问题876个,推动排查整改795个。其中,排查问题合同244个,整改问题合同223个,涉及金额864万余元;线下实地核查补录集体资产金额99283万余元。
巫山县监委特约监察员点评
巫山县委党校正高级讲师 孔云峰
农村集体“三资”是乡村振兴的“钱袋子”和“家底子”,个别基层干部纪法意识淡薄、程序规范执行缺位导致集体“三资”流失,严重损害了群众的切身利益。巫山县纪委监委以“小切口”入手,从“微腐败”查起,通过建章立制、三级联动监管、专业会计帮带等举措,补足制度漏洞和能力短板,形成了发现问题、查处案件、强化整改、提升治理的闭环机制,让集体“三资”从“糊涂账”变成了“明白账”,让群众从“旁观者”变成了“监督者”,体现了“查处一案、警示一片、治理一域”的综合效应,有力保障农村集体资产安全。
更多热点速报、权威资讯、深度分析尽在北京日报App
捷希源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




